曾几何时,不知道现代人结婚为什么变得那么难?难道这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吗?下边这篇文章你看了怎样理解呢?
曾经,经过漫长的爱情赛跑,与知心爱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是多么甜蜜的事。
记得,徐帆在和朱军交谈时,有一段很经典的话:做女人真好,能做一个男人妻子的女人更好,能做一个孩子母亲的女人是好上加好。
然而,徐帆的观点给人曲高和寡,应者寥寥的感觉。
张爱玲说,最怕的是,一个有才的女子突然结了婚;朱德庸说,恋爱是两个人散打,结婚是两家人群殴。
你看,当下越来越多的男男女女面对婚姻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自信、热情和向往,让人担忧的是,他们对婚姻的抗拒心态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。这里有两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:
最近出炉的《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》显示:2009年中国有246.8万对夫妻离婚,比上年增长了8.8%。同时,一份人口普查的数据告诉我们,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之众。而在20年前的1990年,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。
于是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现在,结婚者多,离婚者多,不婚者亦多。
在现在的红男绿女中,婚姻,很难说是必须完成的人生任务。“恐婚族”从未像今天这样壮大,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镇定、自信、内心强大。
为何形成这种婚姻大逃亡局面?个中原因众说纷纭,有一种说法颇具代表性:国外发达国家有许多人选择不婚。数据显示,51%的美国女人独自生活;1/3的德国年轻女性决定不婚;25至29岁的日本女性未婚率为59%;新加坡1000名适婚女性中只有39.3人结了婚。
还有一种理论挺新鲜,“恐婚族”竟把事业的成败与婚姻挂了钩:看看我们身边,从伊丽莎白一世到香奈尔到奥普拉,终身没结婚的杰出女人成功者多多;而结婚的女人大多成了黄脸婆,为了下一代放弃自我,在丈夫面前失去魅力。
很显然,这是一种自我开脱式的带有明显自恋心态的说法。事实上,社会舆论氛围的浮躁和庸俗、低俗文化的泛滥也是让“恐婚族”产生坚固心理障碍的因素之一:
打开电脑,在各大网站的社会新闻中,有关婚恋的标题触目皆是:老总婚外情败露强行送妻子进精神病院、丈夫揣着假离婚证对外宣称单身寻找小三……
而言情影视故事的泛滥直接影响了青涩男女对感情和婚姻的评判:艺术源于生活,眼看男女关系的悲喜剧天天上演,让适龄男女不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。
好像给公众这样一种印象:爱情和婚姻很纠结,爱上一个人就是3秒钟的事,你跟她一起逛街、去舞厅、上电视并不难,难的是通过婚姻的方式来接纳她、包容她、原谅她,这是一个很漫长而又难熬的过程。
对“恐婚族”而言,可以举出更多的理由来佐证自己的选择。但是,“恐婚族”队伍的不断壮大对社会来讲并不是个利好消息,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是由家庭的美满和温馨为前提的。很难想象,有了太多游离于家庭之外的“恐婚族”,对社会而言他们会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。
与其费尽心思编制种种不想结婚的理由不如找一个理由选择结婚,因为对爱的最大尊重就是:
我愿意和你结婚!
毕竟婚姻不只是我们自己的,还有一种责任在里面,还有一种认同在里面。
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婚姻考虑的太多了,让我们放下包袱,轻装前进,勇敢的迈入婚姻。
上一篇:河北师范大学女生恋爱日记
版权所有: (燕赵佳缘网) 冀ICP备07010040-1号
公司地址: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6号 西美商务1718室,(中山路与建设大街交口西南角北国商城南邻)
法律顾问: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